在循環水水質控制中還經常采用控制指數的方法來防止污垢沉積,經常采用Langlier指數和Ryzner指數來指示碳酸鈣沉積傾向。
循環水pH值的測定
一.pH定義:氫離子活度(濃度)的負對數,表示稀的酸堿濃度,pH小于7為酸性,7為中性,大于7為堿性。因為pH是測定稀溶液可以把活度按濃度計算,pH使用范圍1-14,過高過低大多使用堿度和酸度表示。
二.目的和標準:循環水是結垢判定的指標之一,水質分析中計算碳酸鹽各組分的依據?刂茦藴剩貉h水8.3-8.9。
三.堿度與pH的關系
循環水補充水的堿度是有水中的重碳酸根組成,在循環水中由于二氧化碳的逸出和加熱,使的水中的重碳酸根分解,堿度的由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組成。其反應為
2HCO3- ←→H2O+ CO32-+2CO2↑
碳酸是二元弱酸可以二級離解,其離解常數分別是:
H2CO3 ←→HCO3- +H+ K1=[ H+][ HCO3-]=4.31×10-7
[H2CO3]
HCO3-←→CO32- +H+ K2=[ H+][ CO32-]=4.69×10-11
[HCO3-]
在循環水中存在著大量的碳酸氫根和碳酸根離子,這些離子不是來自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溶解,而是由溶解鹽類離解產生的。因此循環水中存在著游離二氧化碳、碳酸氫根和碳酸根這三者之間的濃度平衡。這三種物質在平衡時的濃度主要決定于溶液的PH值和溫度。例如:
在25℃,PH=8.3的水 [ H+]=10-8.3=0.47×10-8
溶液中它們的平衡濃度可用K2式來計算
[ H+]=[ CO32-]=0.47×10-8 [ CO32-] = 4.69×10-11 =10-2
[HCO3-] 0.47×10-8
也就是說在pH=8.3時,碳酸氫根離子是游離二氧化碳濃度的100倍。因此,可以認為,在
25℃、PH=8.3的水溶液中,沒有游離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根離子,只有碳酸氫根離子存在,這也是滴定酚酞堿度計算碳酸根的依據。在25℃、PH>8.3的水溶液中,有碳酸根和碳酸氫根離子但沒有游離二氧化碳存在。在25℃、pH<8.3的水溶液中,有碳酸氫根和游離二氧化碳,但沒有碳酸根離子。
從離解方程中可以看出pH與[ CO32-]和[HCO3-]比值有關,因此相同pH時全堿度可不同,所以在循環水的控制中,酚堿是表示1/2[ CO32-],是準確測定水中的碳酸根。由于循環水的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,根據K2式測定了pH也就間接測定出碳酸根。由于pH是[ H+]的負對數,在一定范圍內pH反映[ CO32-]不明顯,另外pH測定的影響因素多,作為精確控制略顯不足。
四.結垢與pH的關系
在循環水水質控制中還經常采用控制指數的方法來防止污垢沉積,經常采用Langlier指數和Ryzner指數來指示碳酸鈣沉積傾向。
(一)、飽和pH(pHs)的意義
所有的指數都是以飽和pH作為其計算基礎。飽和PH,即由計算而得的水溶液為鹽類飽和時的pH值用pHs表示,下標s指飽和狀態(下同)。PHs的數值是從鹽類的溶解平衡推導出來的。下面討論碳酸鈣的溶解平衡。
碳酸鈣在水中的溶解反應和平衡常數為
CaCO3(固);=Ca2+十 CO32- Ks=[Ca2+][ CO32-]=4.8×10-9。
水中的濃度直接受pH值和上面所講的碳酸平衡的影響.因此碳酸鈣在水中的溶解平衡還受下列四個反應的影響:
H2O←→H++OH- Kw=[H+][ OH-]=4.8×10-9
CO2+H2O←→H2CO3
H2CO3 ←→HCO3- +H+ K1=[ H+][ HCO3-]=4.31×10-7
[H2CO3]
HCO3-←→CO32- +H+ K2=[ H+][ CO32-]=4.69×10-11
[HCO3-]
合并H2CO3 ←→HCO3- +H+ 和 HCO3-←→CO32- +H+ 得到 2HCO3-←→CO32- +H2CO3
合并CO2+H2O←→H2CO3和2HCO3-←→CO32- +H2CO3 得到2HCO3-←→CO32-+CO2+H2O
2HCO3-←→CO32-+CO2+H2O是把碳酸的三種形態統一起來的化學式。當碳酸達到平衡狀態時,其平衡常數
K= [HCO3-]2 = K1
[H2CO3][ CO32-] K2
水中的同時參與了碳酸平衡和碳酸鈣的溶解平衡兩個反應即
2HCO3-←→CO32-+CO2+H2O
+
Ca2+←→CaCO3(固)
當CaCO3在水中達到飽和時,應當滿足式上式的平衡,即[ CO32-]= Ks/[Ca2+],循環水中的堿度是由碳酸根和碳酸氫根組成,即 [ H+]s= K2 [HCO3-]/ [ CO32-],同取負對數 pHs=pK2+(-log [HCO3-] )-(-log [ CO32-] ),可以計算出平衡時的飽和pHs。實際水質的情況往往偏離平衡時的飽和pHs ,可以將[ CO32-]= Ks/[Ca2+]代入[ H+]s= K2 [HCO3-]/ [ CO32-]后得出公式,[ H+]s= K2 Ks [HCO3-]/ [Ca2+] ,同取負對數 pHs=pK2+pKs+(-log [HCO3-] )-(-log [Ca2+] ),可以用公式pHs=pK2+pKs+ log [Ca2+] -log [HCO3-]計算出實際的水中pH用pHa表示。
(二). pHs應用和穩定指數
在循環水水質控制中還經常采用控制指數的方法來防止污垢沉積,經常采用朗格利爾(Langlier)指數和雷茲納(Ryzner)指數來指示碳酸鈣沉積傾向。
1. 朗格利爾(Langlier)指數:
盡管PHs是一個在水中并不實際存在的近似數值,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碳酸鈣的溶解和沉積問題。當水的實際pHa值低于pHs時,水溶液中游離碳酸的實際含量大于平衡時的[H2CO3]也就是[ CO32-]的實際含量小于飽和(平衡)濃度。,此時水中的CaCO3必定處于不飽和狀態,反之,當水的實際pHa高于pHs時,水中的CaCO3必定處于過飽和狀態,就有可能析出沉淀。郎格利爾飽和指數從熱力學平衡觀點出發,認為在某一水溫時,水中溶解的碳酸鈣達到飽和狀態時,存在著一系列的動平衡,此時水的pH值是一個定值,因此,求出這個飽和值后,就可根據飽和指數多S.I=pHa-pHs來調整水的pH,使其pHa與pHs的差值為0,從而控制水質不結垢,也不腐蝕。
實際應用中應考慮溫度、分散度對溶度積和鹽效應的影響,尤其是加入水質穩定劑偏離更大,有時對水質穩定劑評價也用增加pHs評價。
2. 雷茲納(Ryzner)指數
雷茲納通過實驗,提出了經驗的穩定指數來進行判斷,由飽和pH指數演繹出了半經驗公式,其穩定指數=2pHs-pHa
評定方法
穩定指數 |
水質評定結果 |
>8.7 |
對含CaCO3的材料腐蝕性嚴重的水 |
8.7-6.9 |
對含CaCO3的材料腐蝕性中等的水 |
6.9-6.4 |
穩定水 |
6.4-3.7 |
結垢水 |
<3.7 |
嚴重結垢水 |
(三).臨界pH
晶體生長理論認為,對微溶性鹽如碳酸鈣,必須要出現一定的過飽和度始能析出沉淀。沉淀析出時,與過飽和度相應的pH值稱為臨界pH。
臨界pH在應用中是確定堿度、鈣離子濃度和pH的關系,它是通過試驗得出的。主要應用于加入水質穩定劑循環水評定,但在控制中必須低于臨界pH,防止控制不當引起結垢。